現代西方文明概論(续)

作者:弘清

             第十二章 進退維谷的歐共體、由來已久的黨爭

 

                               第一節)與歐盟的恩恩怨怨

由來已久的英國與歐洲大陸的和而不同的關係在二戰後依然如故。在兩次世界大戰中

英國與法國結盟並獲勝,但是戰後對於重建歐洲,丘吉爾、戴高樂卻各有自己的歐洲

夢,難以達成共識。

1950 年 5 月 9 日法國外長舒曼向西德總理康拉德·阿登納提出“舒曼計畫”,建議共同

管理歐洲幾個主要工業國的煤鋼工業,並免除相關關稅,實現互相制約,以保障歐洲

內部的和平,也為二戰後重建所需的重要物資提供保障。該建議立即得到西德政府的

認可。原因是:西德最重要的魯爾工業區被戰火摧毀殆盡,戰後在英國佔領區內,由

戰勝國委員會管理,區內大量工業設備正在被拆除。如果建立煤鋼共同體,意味著魯

爾區可免遭滅頂之災,起死回生。這對西德的重建當然是求之不得的利好。1952 年法

國與西德、荷蘭、比利時、義大利、盧森堡 6 國簽署《巴黎條約》,歐洲煤鋼共同體

(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誕生。

歐洲煤鋼共同體醞釀成立時,曾邀英國加入談判,但是英國有英聯邦及美國的貿易支

持,加上認為可能失去對國內經濟的主導權,沒有參與。1957 年,歐洲煤鋼共同體 6

國簽訂《羅馬條約》,將歐洲煤鋼共同體升級為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英國派了貿易代表參加談判,但是最終還是沒有加入。

歐洲煤鋼共同體與之後的歐共體在恢復經濟方面獲得一定的成功,但是英國依然不願

接受其理念,於是另起爐灶,在 1960 年與瑞士、奧地利、葡萄牙、丹麥、挪威、瑞典

成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與歐共體抗衡。這些國家

的經濟實力不及歐共體國家,因此聯盟的作用和影響力不理想,英國只好於 1961 年與

愛爾蘭、丹麥、挪威申請加入歐共體,但是它們的申請在 1963 年被法國總統戴高樂拒

絕。戴高樂認為英國的加入可能導致美國的干預,會影響法國的主導地位。此外,也

利用此機會對英國之前的不加入進行報復。1967 年四國再次申請入盟,再次被法國拒

絕。直到 1973 年法國總統蓬皮杜任內,英國、愛爾蘭、丹麥、挪威才獲准加入歐共體

(挪威的加入歐共體議案被全民公投否決)。

英國國內始終存在強烈的歐洲懷疑主義的聲音,無論保守黨還是工黨在歐盟問題上,

黨內聲音均不統一,且有英國獨立黨這樣明確主張退出歐盟的政黨存在。早在入歐共

體次年的 1974 年議會選舉期間,工黨黨魁威爾遜承諾就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的條款重

新談判,之後再決定英國是否留在歐共體。結果威爾遜上臺後,下議院通過決議:英

國將在新的談判條款下留在歐共體。1975 年 6 月 5 日威爾遜推動全民公投,結果確認

了下院的議決。

保守黨的柴契爾政府是歐盟的堅決反對者。經歷 2008 年金融危機、2015 年難民危機

之後,英國決心與歐盟分道揚鑣。

                     第二節 ) 保守黨、工黨的競爭共存

英國有世界最悠久的黨派政治歷史,可追溯到 1678 年成立的托利黨(Tory Party)、輝

格黨(Whig)在議會的鬥爭:議會內支持詹姆斯二世繼承王位的議員們被對手稱為

Tory(亡命徒)。托利黨相當於保守的保皇派。反對派議員則被稱為 whiggamore(趕

牲口的鄉巴佬),輝格黨相當於激進派。兩派均以各自的綽號自稱。1832 年,托利黨

分裂,其中一枝於 1834 年成為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正式名稱:保守與統一黨

Conservative and Unionist Party)。保守黨的立場中間偏右,維護傳統價值觀與工商階

層利益。輝格黨於 1868 年解散,工黨(Labour Party)走上歷史舞臺。剛剛得到選舉權

的產業工人需要一個政黨代表他們的利益和需求,一些工會成員有意進入政壇。當時

英國出現了幾個小型社會主義團體,例如獨立工黨、費邊社、社會民主聯盟和蘇格蘭

工黨。1900 年,全國性的工黨成立,有 2 名議員獲選下議院議員。進入 20 世紀,保

守黨、工黨稱為黨爭的主角,以選舉勝出次數計算,保守黨是英國乃至世界近現代史

上最成功的政黨。

中間偏左的工黨奉行社會民主主義路線,工黨主張強化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擴大

公用事業投資,對主要工業實行國有化,推動免費醫療與教育,推動英國走福利國家

的道路。

保守黨推崇金融與經濟領域的自由化,減少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主張企業私有化,

就業市場多元化,控制工會的影響力。主張通過努力工作來創造財富,而非追求財富

的再分配。

1945 年 7 月,二戰結束後第一次大選,在百廢待興的背景下,艾德禮領導的工黨獲勝,

組成多數派政府,至 1951 年敗選,保守黨的丘吉爾勝出。之後,工黨於 1964 至 1970

年及 1974 至 1979 年再度執政。工黨執政期間,英國的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失去活

力,陷入“滯漲”。政府的稅收減少,預算赤字居高不下。1979 年工黨敗選,保守黨

的柴契爾夫人組閣,上任後的她立即推出系列政治、經濟舉措,摒棄工黨政策與凱恩

斯主義,英國重回自由化市場經濟軌道,經濟走出長期滯脹,恢復了活力。1981 年開

始,英國 GDP 年增長率超過 3%,在當時是僅次於日本的增速最快的發達國家。工黨依

然鼓吹國有化,加上長期依賴龐大的工會勢力支持,之後接連三次大選皆慘敗,柴契

爾夫人連續執政 11 年,是 20 世紀英國連任時間最長的首相。

瑪格麗特·希爾達·柴契爾 (Margaret Hilda Thatcher),婚前姓羅伯茨(Roberts)出生

於林肯郡雜貨店住家庭,1944 年考入牛津大學薩默維爾學院(Somerville College)學

習化學,期間加入保守黨並成為牛津保守黨協會主席。畢業後的柴契爾夫人對參政表

現出強烈的興趣。1951 年在倫敦大學城市學院攻讀法律,1953 年獲律師資格。1959

年她當選為議院議員,步入政壇,1970 年在愛德華·希思內閣中任教育大臣。1975 年,

柴契爾夫人擊敗希思,成為英國首位女性保守黨主席,1979 年英國大選中,保守黨戰

勝執政的工黨,柴契爾出任首相。

除了雷厲風行的經濟改革,柴契爾夫人在外交方面也表現強勢。1982 年 4 月 2 日,阿

根廷獨裁者加爾鐵裏總統派兵佔領英屬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4 月中旬,

英國政府派出“無敵號”航母率領的皇家海軍特遣艦隊,長途奔襲福克蘭群島的阿根

廷軍。英軍在系列作戰行動中獲勝,經柴契爾夫人授權,5 月 2 日,英國核潛艇“征

服者”用魚雷擊沉阿根廷“貝爾格拉諾將軍”巡洋艦,5 月 21 日,皇家海軍陸戰隊在

福克蘭島登陸,6 月 14 日阿根廷軍投降,英國重新控制了福克蘭群島。儘管只是局部

戰爭的勝利,柴契爾夫人卻贏得空前聲望,她被一位蘇聯記者描述為“鐵娘子”,此

綽號反映了其保守頑固、拒絕妥協的政治立場和領導風格。柴契爾在首相任期內的一

系列政策與主張被稱為“柴契爾主義”。

其核心主張: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或新古典自由主義,把自由奉為核心

原則的政治理念及運動。主張把人的政治自由及自主權最大化,強調選擇自由

Freedom of choice)、自由結社、個人判斷的重要性。達成目標的方式是使用強硬手段

或者是專制的領導、自由經濟、強勢政府。

在經濟上柴契爾主義與貨幣主義相結合,強調控制通貨膨脹而非控制失業,通貨膨脹

是經濟體中貨幣過量的結果,據此政府應當控制貨幣供給。

柴契爾夫人重視與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合作,她任內的英國與同時期雷根領導的美國有

高度一致的國策,二者的私人友誼也極為深厚。正是因為大西洋兩岸同時由保守主義

的雷根、柴契爾夫人執政,西方世界才抵抗住了來自外部蘇聯集團的、來自內部白左

利益集團的夾擊,確保西方傳統價值觀得以延續,陣營免遭崩潰。

1987 年大選中,柴契爾夫人獲第三次連任,在此任期內,她推行的社區稅很不受歡迎,

其反對歐共體的觀點在內閣也飽受非議。1990 年 11 月,黨魁地位受到邁克爾·赫塞爾

廷的挑戰之後,柴契爾夫人宣佈同時辭去首相和保守黨黨魁職位,首相職務由約翰.梅

傑(Sir John Major)接任。

梅傑接任首相之時,正值海灣戰爭,且世界經濟亦進入衰退期。為了避免在 1992 年大

選中輸給工黨的金諾克,梅傑多次走上街頭搞競選,直面公眾發表了不少強有力的演

說。這種親民秀成效顯著,保守黨在下議院贏得微弱的 21 席多數,第四次執政,創下

20 世紀保守黨的最長執政紀錄,梅傑成功連任。儘管贏得大選,但是保守黨內部的分

裂難以阻止,黨內的右派不再支持梅傑,特別是當他批准簽訂《馬斯特裏赫特條約》

後,激起很多人對他在處理歐盟事務上的不滿。工黨雖然支持該條約,但它有意打擊

梅傑政府。工黨對條約提出修正,並提出通過條約前要先通過有關社會福利的條文。

結果,1993 年 7 月 23 日的議會表決中,數名保守黨員背棄梅傑,對條約投了反對票。

次日梅傑向議會提出對自己的信任動議,獲得多出 40 張信任票而留任,但是他在下議

院的影響力被嚴重削弱。

1995 年,因為黨內地位不斷受挑戰和威脅,梅傑決定辭去黨魁職務,宣佈重新參選黨

魁,結果他贏得 218 票,儘管重新獲選黨魁,但是無法建立管治威信。梅傑開啟了與

愛爾蘭共和軍的對話,也成功使衰退的英國經濟緩慢復蘇,但是他在國民心中已是一

個過氣、毫無吸引力的政客,無法掌控四分五裂的保守黨。  (待续)

—— 本站首发
本站刊登日期: 2022-05-06 07: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