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西方文明概論(续)

作者:弘清
 

                                                   第二卷

                                      法蘭西:驕傲的高盧雄雞

 

                                   第三章 並非絕對的君主集權封建制

也許有著較為優越的自然條件,遙遠的海洋與殖民地難以讓法國人保持足夠而持久的

熱衷與執著。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各地簽到之後,法國人回到歐陸,用心經營

他們的王朝與王國。

路易十三統治時期,大主教黎塞留(Armand Jean du Plessis)擔任樞密院首席大臣(首

相的前身)與樞機主教,權傾朝野。黎塞留出身巴黎的邊緣貴族家庭,他極富政治才

能,在當時的法國決策中具有主導影響力。他深獲路易十三信賴,從 1624 年起執擔任

樞密院首席大臣,在法國政務決策中具有主導性的影響力。黎塞留執政有兩個核心理

念:一,對內加強法國的中央集權;二,對外對抗哈布斯堡王朝,打破哈布斯堡王朝

對法國的戰略包圍。

為了法蘭西的強盛,黎塞留可謂鞠躬盡瘁。儘管他是天主教樞機,但是為了法國的利

益,他毅然地推動法國加入新教同盟,將國家利益置於宗教權力之上。為了強化王權,

黎塞留不遺餘力地打壓貴族與反對派勢力,1628 年法王的軍隊贏得拉羅謝爾圍城戰役。

1630 年剷除太后瑪麗·德·美第奇的勢力。1631 年驅逐普羅旺斯省長夏爾·吉斯。1632 年

擊敗並處死叛亂的地方大貴族朗格多克總督,徹底廢除由地方貴族擔任地方總督的舊

制, 建立由中央政府外派總督、相當於郡縣制的集權體制。1635 年挫敗王位第一繼承

人——國王親弟奧爾良公爵,破除了法國政界習慣扶持王位繼承人以挑戰王權的傳統。

通過黎塞留的鐵腕政策,法國的絕對君主制儼然成型,成為歐洲最集權的封建君主制

度。

黎塞留對於法蘭西文化有著強烈的自豪感與使命感。1629 年起他運作成立專門機構來

規範法語和保護文化藝術。在他的親自操辦下,法蘭西學術院(Académie française)

於 1635 年 1 月 29 日由國王路易十三批准成立,並於 1637 年 7 月在巴黎市議會註冊備

案。法蘭西學術院最初由教黎塞留監護,他去世後由掌璽大臣塞吉埃護持,然後受路

易十四及法國的歷代國王、皇帝、國家元首保護。 除了 1793 至 1803 年法國大革命時

期外,3 百多年來,該學術院一直有條不紊地運作。

當選學術院院士的都是為法國文化作出過傑出貢獻的法國學術界的頂尖人士,例如耳

熟能詳的文學家皮埃爾·高乃依、拉辛、伏爾泰、維克多·雨果、梅裏美、小仲馬。哲學

家孟德斯鳩,社會科學家孔多塞、基佐、亞曆西斯·托克維爾、克勞德·李維-史陀、布

勞岱爾。醫生或科學家如拉普拉斯、傅裏葉、巴斯德、龐加萊、雅克-伊夫·庫斯托。也

有非學術界的人士入選,如政治家柯爾貝爾、梯也爾、克裏蒙梭、瓦勒裏·吉斯卡爾·德

斯坦,軍人福煦、霞飛、貝當。 法蘭西學術院體現了忠實於才華、智慧、文化、文學

和科學想像力的法國智庫形象。學術院院士身份是一種崇高的榮譽, 過去可以享受王

室成員待遇。

在國際事務方面,黎塞留同樣長袖善舞。三十年戰爭前期,法國並不正面對決哈布斯

堡王朝,而是暗中資助哈布斯堡王朝的對手。例如資助尼德蘭從西班牙獨立、資助瑞

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進攻奧地利。在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及國力加強後,黎塞留改變策

略,首先在 1628 至 1631 年的曼托瓦及蒙費拉托爵位繼承戰爭中,法國出兵義大利,

動搖了哈布斯堡家族在意大利的統治。之後法國於 1635 年全面參戰,最終擊垮奧利瓦

雷斯公爵執政的西班牙,並取代西班牙的歐洲霸權地位。 黎塞留任內還不遺餘力地阻

止神聖羅馬帝國的統一。

黎塞留的最後幾年裏飽受眼疾與頭痛的折磨,逐漸淡出政壇。臨終前,他將權力交給

了馬薩林,1642 年,57 歲的黎塞留去世,被葬於索邦神學院。 黎塞留執政 18 年。他

當政期間,法國封建集權制度得到完全鞏固。通過他的一系列的外交努力,法國在歐

洲的利益大幅提升。黎塞留時代為路易十四時代的鼎盛打下基礎,也為法國大革命埋

下伏筆。

在封建集權方面,法國與中國封建王朝比較類似,宮廷內部不同勢力之間、君主與貴

族(保皇派與挑戰派)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角力成為國家發展的主旋律。勾心鬥

角、性命攸關的政治乃至武裝鬥爭層出不窮。歐洲國家都是體量不大,淵源錯綜複雜,

任何一國的動靜都會影響其他國,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雖然是歐洲大國,法國更是

地緣政治的主角,它與其他歐洲國家在政治、宗教、經濟、思想、文化方面的相互影

響程度很深。它的封建制度很晚才形成。另外基督教還有獨立於世俗權力之外的教權,

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世俗權力。這些因素導致法國的中央集權封建制度不可能像中國

達 封建王朝那樣牢不可破,並且在長達 2 千年裏,歷經改朝換代而不亡。

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 —— 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域遼闊而完整,且利於農業社會

的生存。此外,喜馬拉雅山脈、西北及北方地荒漠、華北北部的燕山山脈、華南的南

嶺、西南的橫斷山脈將中原圍在中央,形成天然的中央大國地勢。中華文明誕生於此,

演化於此,並從此向周邊輻射。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度量衡、焚書坑儒,奠定大一統

的基礎。自漢朝起,儘管有短暫的分分合合,以漢文化為核心的中央大國形態基本未

消失。金、蒙元、滿清兩個外族滅了漢民族,但是還是得用漢民族的價值體系統治國

家。秦始皇 “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 之後,儒學漸漸由倫理學說異化為宗教,雖然沒

有明確的神明與教主,但是當朝君主即起到教主作用,可以說,中國封建王朝是政教

合一模式,有利於統治集團對國家與國民的掌控。

英國額君主制度截然不同於法國、中國。在《英格蘭:現代西方文明的起源》中已有

論述,此處不再贅言。

從路易十三經過路易十四的鼎盛、路易十五的平庸,到路易十六被推翻,法國的封建

集權制度只存在了短短的 1 百多年,就被大革命的激流衝垮了。

                                   第二節 兩個太陽

路易十四是 17 世紀西方光芒四射的“太陽”。與他同時的東方,也有一位同樣雄才偉

略卻更低調的大帝,他統治的帝國體量遠大於法蘭西,他就是愛新覺羅.玄燁,大清國

的康熙皇帝。二兩位君王在許多方面有著驚人的相似性,二人也有密切的互動。

出生於 1654 年的康熙比路易十四小 16 歲,他也年幼(7 歲)登基,由祖母孝莊太皇

太后輔政。路易十四親政前,實際統治權掌握在馬薩林手裏,而康熙初期的朝政幾乎

全由鼇拜掌控。路易十四熬到馬薩林病故才掌握了權力。康熙則著更高超的權謀與勇

氣,15 歲那年突然襲擊,剷除鼇拜勢力,將朝政大權控制在自己手中。

路易十四與康熙都勤政、好學、多才多藝。路易十四使用優雅的法文,能說流利的義

大利、西班牙語,能使用拉丁語。他宣導使用香水;他發明高跟鞋、芭蕾舞;他在巴

黎創辦世界上第一所芭蕾舞學校。他還建立音樂學院,開啟了巴洛克音樂時代。他在

凡爾賽宮定期舉辦宮廷舞會,使凡爾賽成為歐洲上流社會的社交中心。可以說路易十

四開創並引領當時法國與歐洲的時尚潮流,奠定後來法國一流時尚大國的根基。康熙

精通滿語、蒙古語、漢語,漢學功底也相當深厚。他組織編篡了《康熙字典》、《古

今圖書集成》、《曆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曆法》、《康熙皇輿全覽

圖》等圖書、曆法和地圖。與中國歷代君王相比,康熙是罕有的對西方文化興趣濃厚,

重視自然科學的皇帝。他向傳教士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的知識,並頗有著

述。他向尼德蘭傳教士南懷仁(原名費迪南德·維比斯特(荷蘭語:Ferdinand Verbiest)

學習歐幾裏得《幾何原本》。後來又學習西方的測量、天文、物理和醫學等知識,並

在宮中設置了研究化學和藥學的實驗室。因南懷仁督造火炮方面的功績,康熙對他禮

遇有加。

與康熙喜愛西方文化相對應,路易十四對中國與中國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路易十四

先後向中國派遣了約五十名傳教士,他們起到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他們把西

方科學技術帶到中國,也將中國傳統文化介紹到西方。耶穌會傳教士、法國科學學院

院士白晉(約阿希姆·布維 Joachim Bouvet)於 1684 年被路易十四選派,出使中國傳教,

走海路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 年)到達大清。在大清期間,他對《易經》做了深入研

究並將其翻譯成法文。對於儒學,白晉在《中華帝國史》中寫道:“儒學預示著一種

普遍的全球性道德觀的可能性;漢字也蘊含超越方言、地形的全球性語言的希望。”

他給予康熙很高的評價:“具備天下所有人的優點,在全世界的君主中,康熙帝應列

為第一等的英主。”“康熙皇帝的孝順和感恩是如此罕見,他因此獲得了舉國百姓的

尊敬和擁戴。” 另一位耶穌會傳教士傅聖澤(讓·弗朗索瓦·富凱 Jean François

Fouquet)於康熙六十年(1721 年)華返回法國時,為法國國家圖書館購置了四千多部

中文書籍。這批典籍成為歐洲漢學家研究中國的基礎,在當時興起了第一波漢學熱,

伏爾泰、孟德斯鳩、萊布尼茨、歌德等西方文化巨匠從中接觸了中華文化。

1686 年,路易十四再派遣傳教團走海路前往大清,還派另一支傳教團,希望借道俄國

前往大清,傳教團中有一封路易十四致康熙帝的信。但是沙皇彼得一世拒絕借道,該

團隊沒能到達大清,“太陽王”的問候也未能被康熙收到(這封信被收藏在法國外交

部)。而走海路的團隊最終於 1688 年抵達北京,受到康熙的接見。

路易十四宮廷裏有一位華人圖書管理員兼翻譯黃·阿卡迪奧。1684 年,路易在凡爾賽宮

接待了中國耶穌會士沈福成。凡爾賽宮收藏樂許多康熙送給路易十四的絲綢、漆器、

瓷器等禮物。路易十四把傳教士上奏的關於康熙的記錄,整理發行出版了《康熙帝

傳》,向西方介紹這位東方的偉大君王。

兩位帝王對宮殿與園林的喜好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體現了典型的

歐洲式的奔放、宏偉、奢華、精緻的審美取向。康熙先後興建的暢春園、避暑山莊、

木蘭圍場等,追求含蓄、自然、安寧、閑逸的東方意境。

在治國理政方面,二人同樣業績斐然。路易十四接手的是久經戰亂,霸業中斷的法國。

經他勵精圖治,不僅其本人成為中央集權君主制的集大成者,法國還躍升為歐洲霸主。

康熙繼承的是入關不久、天下未定的大清。他平定三藩之亂;平定臺灣;擴大對外交

往;容許海外貿易。康熙時代是清朝鼎盛的“康乾盛世”的開始。

路易十四在位 72 年,享壽 77 歲。康熙在位 61 年,享壽 68 歲。他們身後,法國與大

清的盛極而衰也驚人的相似。法國社會在路易十五時代已危機四伏,而宮廷依舊歌舞

昇平,到了路易十六時期爆發大革命,從此社會動盪近百年。大清經過短命的雍正王

朝,在乾隆時代開始衰落,而好大喜功的乾隆 無知無覺,寵倖大奸和珅。晚年的乾隆

兩次舉辦“千叟宴”,享受“太上皇”的快樂。這倒是實實在在的“我死之後,哪管

洪水滔天”,但是,乾隆對此很可能完全無預感。

路易十四與康熙,同期的兩位盛世君王,雖身處歐亞大陸兩端,交通不便、通訊落後,

素未謀面,卻趣味相投,遙相呼應,在歷史上絕無僅有。

做為守業者,路易十四將封建集權專制發揮到極致,在他長達 72 年的統治時期,法國

在成為歐洲第一人口大國、第一強國,在歐洲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地位獨佔鰲頭。經

過平庸的路易十五,到路易十六被推翻,波旁王朝在路易十四死後 74 年亡於暴動的巴

黎市民。法國的封建集權制度只存在了短短的 1 百多年,就被大革命的激流衝垮了。

—— 本站首发
本站刊登日期: 2022-05-08 07:32:14